【南方plus】疫情下,坝光自然学校如何将“云端课”落地?

2021-02-10 11:59:00
蓝色海洋
2153

       疫情期间,以线下体验为主要形式的自然教育领域受到较大影响。疫情之下自然教育如何从“云端”到“在地”?近日,刚创办的大鹏新区坝光自然学校第一课推出“红树宝宝”认养课,这波“教科式”操作让孩子、家长都觉得好玩、有意义…… 






■坝光自然学校开学“第一课”

      5月13日,红树宝宝到家,放到盆里浸泡,用勺子压住,使其完全浸泡。5月14日,红树宝宝移到花瓶里,开始新生活……在坝光自然学校“红树宝宝”认养活动群里,每到打卡时间,家长们纷纷通过活动小程序提交小朋友的观察记录。



▲收到“红树宝宝”之后在群里打卡。

      “红树宝宝”认养课是坝光自然学校创办后的第一课。2020年4月,大鹏新区坝光开发署宣布创立坝光自然学校,将以坝光的山海林河作为教室,鸟木虫兽作为“教材”,通过开展自然教育的方式,探索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践行坝光片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更高层次地保护”的发展理念,打造坝光绿色生态示范名片。


       因疫情期间无法开展线下体验,坝光自然学校第一课创新地推出“红树宝宝”认养活动。“我们将开通线上红树林知识直播课,专业老师将在微信群线上持续指导如何观察、培育等,让小朋友和家长们一起亲手种植红树胚轴,在家把它培育起来……”

       红树宝宝长啥样,如何在家培育它长大?坝光自然学校这一活动招募信息在“爱大鹏”“筑梦大鹏”等微信评台发布后,报名很火爆,共收到360多份报名表,自然学校只好将原定的名额从原本的100名增加到120个。


■“云端”直播:一起认识深圳红树家族

       “红树不是一种树,而是一种族群,”在5月10 日首个直播课上,坝光自然学校生态讲师、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马海鹏老师,通过音频、视频和图片 文字等多媒体方式,在群里给大家上了一场“图文并茂”红树林知识科普课。为什么叫它红树,红树的根系、泌盐和胎生等生存策略,以及深圳红树林生长情况,并通过视频演示如何种植秋茄胚轴和进行观察记录。


▲马老师的红树知识直播课

       “可将它放到阳台、窗台等通风有阳光的地方,秋茄胚轴的生长很慢,孩子们可以通过自然笔记、观察纪录表、日记、拍照、视频解说、画画、思维导图等去展示观察成果,这也是培养大家观察能力和耐心……”据介绍,被认养回家的红树宝宝,是三根秋茄胚轴,整个认养过程,自然学校的老师线上同步指导。

       “两个月后,我们将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回收树苗,”据介绍,针对提交的观察纪录作品进行评选并线上展示;优秀的学员还将有机会参与最后的现场树苗种植。

       记者从坝光开发署了解到,坝光自然学校将充分利用坝光山海动植物资源本底,以坝光展示厅自然课堂教室为基地,创立潮间帯、湿地、山野和漁村印记等4类自然课堂体系,全力打造山、海、河3条精品郊野路线为科普路线,培训一支30人的坝光“生态讲解员”队伍作为传播媒介,持续面向市民、中小学开展各类自然教育科普导赏活动,带领市民走近和发现深圳生态系统保存最完好的坝光。


       据介绍,坝光是深圳红树林种类最丰富的区域,虽然数量不多,但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等9种本地红树都有分布;同时也是深圳鸟类与昆虫数量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拥有98科218属317种本土植物。坝光有沙滩、红色石滩、红石海蚀平台、黑色海蚀地貌等奇特海岸线地貌,是深圳最后一个还具备赶小海的海岸线,有着海葵、紫海参、藤壶、龟足、石莼等丰富的潮间带生物。


▲坝光自然学校潮间带科普线路。

“这里有深圳最适合开展潮间带课堂的区域之一,将打造一条1.5公里长的儿童友好型海岸线穿越线,”马海鹏介绍,坝光绝对是深圳绝无仅有的一座最自然的自然学校,“接下来将开展潮间带物种研学和环保志愿讲师招募及培训等。”


■红树宝宝来我家了

收到坝光自然学校快递来的秋茄宝宝们,8岁小男孩豆豆很兴奋。

豆豆妈说,自然学校的老师很用心,跟红树宝宝一起来的,还有一份种植说明书和承诺书。豆豆认真阅读之后,很有仪式感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并仔细观察了这三位自然新朋友,给它们做了首份自然笔记,并标上了自己设计的图标。三个“秋茄宝宝”现已用三个矿泉水瓶,分别“种”在海水、泥土、潮间带(即一半水一半泥)三种生长环境里。“豆豆是和好朋友一起认养的,他们还一起进行观察,这将是他成长中很有意义的一段时光。”


▲红树宝宝的观察记录。

“红树宝宝有嫩芽、尾部。嫩芽尖尖的,像个三角锥,整个胚抽看起来像弯弯的的月芽。”同样兴奋的有7岁小朋友吕一新,看到红树宝宝泡在水里会浮起来,他便用小石头轻轻把它压下去。看到他这么用心,妈妈也很高兴:通过这个活动让小朋友认识了解身边的植物,了解深圳有特色的植物;学习种植、照顾小树苗,并通过观察、记录小树苗的生长,感受生命的奇妙和收获的不易。


▲红树宝宝的自然笔记。

而有的小朋友比较小,家长便陪着一起培育,一起做观察记录,“这种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的体验也很奇妙。”

“秋茄宝宝就是一位来自自然的朋友,二个月的持续关注见证生命的成长,可培养起一个家庭与自然相处的生活习惯,”坝光自然学校老师冯君萍引用了盖娅自然学校副校长冬小麦的一句话:“自然教育不是讲道理,而是陪伴一个一个的人,把‘道理’过成一天一天的生活,才有意义。


■观点: 自然教育如何因“疫”而“变”?

       谈到红树宝宝认养课活动创意的背后,马海鹏表示,以推动人与自然连接的自然教育,因为疫情很多线下的活动无法开展,尤其是外地、出国研学类的活动,“这次疫情对自然教育领域影响比较大。从自然教育的角度看,单一线上课程是无法有效实现连接自然的目的,所以才有了红树宝宝认养课,我们希望让线上线下连接起来,从山海之间走进各家各户的阳台或窗台。”  马海鹏说,成立于疫情期间的坝光自然学校是大鹏新区坝光开发署创立的,作为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的公益项目,坝光自然学校目前由深圳市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负责开展相关活动。


▲坝光自然学校将培训一支“生态讲解员”队伍。

       谈到疫情对自然教育领域的冲击,马海鹏认为是危中有机,“这次疫情同时让人重新思考人与野生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进一步推动自然教育者坚持的‘从走入自然到保护自然’的初衷。最近这段时间很多小订制团已经基本恢复,”马海鹏认为,人们在城市水泥房子里压抑久了,更加深刻认识到自然体验的重要性,这将推动了在地乡土人文类自然教育的发展。而家门口的自然教育,连接家乡主题的自然,比外地游学更有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让自然教育更加回归本土,从外地猎奇回归到本土自然的链接。



▲红树宝宝的观察记录。

       对此,业内人士余老师也表示认同。她认为,疫情之后公众对自然教育的渴望是提高了的,像乡村、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已在恢复中,一些小众的自然教育,如以徒步方式为主的爬山涉水城市户外团,目前在深圳都还比较火爆。

据了解,受疫情的影响今年暑假缩减,各类营地活动将继续受到影响,估计70%左右“内功一般”的自然教育机构都将无法坚持下去。

       “疫情之后,自然教育也经历了优胜劣汰,一些机构针对疫情挖掘新需求,调整了产品内容,提高了专业性。”余老师认为,疫情期间丰富了多种自然教育的线上产品,同时也优化了行业的产品模式。

       “搭建交流平台很重要,自然教育本身是具有公益属性的,它应该加强资源分享,目前也没有行业标准,都是各干各的,不利于自然教育的发展。”余老师认为,疫情之后最好能推动政府对自然教育相关立法工作,加大支持和加强监管。




记者:陈碧霞  

编辑:陈章伟  





报道链接:https://appimg.allcitysz.com/template/displayTemplatev1/dist/index.html#/newsDetail/566946?isShare=true

导航栏

      关于蓝协     

      新闻资讯

      公益项目

      支持BOCA

      资料下载

      合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