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深圳与LNG相遇之后能否相识相知?

2014-06-19 10:10:00
晶报
2730
2014年,什么话题最让深圳人纠结?

中石油大鹏LNG应急调峰站的填海项目,大概算得上一个。作为绿色能源中的“精品细粮”,LNG(液化天然气)当然是个好东西,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推进生态文明的深圳,非常需要它。但是,一提起填海,就触动了很多深圳人的敏感神经。特别是在大鹏半岛,这个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海岸”的地方,更让一些热爱自然的人们感到难以接受。
事实上,这已经是深圳的第三个LNG项目了,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它又是深圳的第一个LNG项目——它第一次让LNG进入了深圳的公共讨论空间。昨天,长期关注这一工程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中石油相关负责人一起做客晶报议事厅,根据罗伯特议事规则展开热议。

第一议题 引进LNG对深圳环境保护是否必要?
为了蓝天白云  深圳需要LNG
张成伟:深圳经济发展在全国一直是龙头,经济社会要发展,能源需求也是飞速增加,这种情况下和环境保护之间必然形成很难协调的矛盾。但在这情况下,深圳市政府睿智地为了保护蓝天白云,把全市的能源发展定位为依靠天然气。在人们已知燃料中,天然气是最清洁了,LNG更是精品中的精品。我认为深圳今后的民生发展要想保持这么强劲的势头,同时要兼顾环境保护,应该需要LNG。
杨勤:LNG确实非常需要,通过我们的不断沟通使人大代表和广大市民有更多的理解和了解。同时,我们也要探寻另外一个问题:要LNG,但填海到底要不要填,填了以后是否值得,我们要结合这个来讨论。
王勇军:在十几年前,深圳和其他地区争LNG项目时,这个项目肯定是需要的,但是否需要填海这是矛盾焦点所在,我们可以探索这个问题。
周炜:大鹏有中国最美的海岸线,同时也有三大天然气项目,我所熟悉的是第一个项目。当时那个项目经过我们认真评估的话一定会更好。所以,我认为深圳肯定是需要LNG,但这个项目该如何实施,才是百姓关注的重点。
李曼龄:LNG肯定是需要的,但为了让市民享受到这个海岸,保护一些值得保育的生态系统,我们在权衡利弊时更需要考虑这些方面。

LNG三项目合一  是理想还是空想?

杨勤:这个问题说起来大家心情非常沉重,210公里海岸线是我们剩下唯一的宝贵的海岸线,它既涉及到各个海洋生物,又涉及到生态环境保护,将来大家所认识到的还是我们历代人的想法看法,一旦现在没有了,我们就永远找不回来了。而我们做LNG不是满足后代人,是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需要,用这个来换将来。能不能把我们现有的(LNG项目)做强做大,现在四个罐,再做两个就是六个罐。好比飞机场,不是每个航空公司都建了一个飞机场,恰恰相反是一个飞机场若干个航空公司共同使用。可不可以现在的LNG码头做大做好一点,同时能停靠两个船的泊位,大家三个两个共同使用,这样是不是可以减少对海岸的破坏和影响?
张成伟:各位代表有这么一个想法,从我们直观的角度来说就是:能不能像一个公共汽车站,有不同的运输公司来了以后不停地往各个地方发车?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这其实就像水库一样,深圳市不能只有一个水库,如果搞成一个水库可能对供水渠道、环境破坏更大,应该有几个水库,供不同的地方。
杨勤:大家都有共识,深圳市需要LNG,可当第一个广东大鹏LNG建立后,供应量不够了要建第二个作为备份的中海油LNG,这似乎也有道理,现在中石油LNG是第三个。但我们能不能够考虑把一个做大做强,把三个LNG项目合成一个,不用再扩充填海?
赵玉民:任何一个项目的建设都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提出来的,为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关于三个LNG是否能够集成,应该说从项目的角度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深圳这三个分开建是有其必然性。首先,每一个项目建立之初服务的对象不同、设计思路不同,很难衔接,特殊的地理条件环境更没法让我们扩能扩建。其次,从技术上来说,LNG项目一旦投产必须长期保持在负162度的低温状态,新旧项目如何衔接是一个比建设还更大的命题;再者,有一句俗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如果一个气源出现问题,会造成整个用气中断。
王勇军:我们现有的三个LNG并不是今后容量不能扩展,现在的很多技术问题也许以后能解决。深圳要抢LNG项目,是因为稀缺。但究竟需不需要用填海,花那么大的代价来做这个事,我觉得应该考虑。
张成伟:能源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稀缺资源,不会多只会少。深圳市发改委在人大会议上也说过,这是最后一个LNG接收站,请各位放心。我们这个项目的选址历经5年时间,也是经过慎重再三考虑,经国家相关部委层层审批才定下来的。

主要服务深圳,但能否异地建设?

南兆旭:我首先要感谢晶报,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对话沟通的机会,我觉得晶报是非常有责任心和良心的媒体,请让我表达对晶报的敬意。我一直对这个项目持反对意见,比较内疚的是我不是专业人士,对LNG,对填海这些,我只是出于我对这个城市的了解和感情提出反对。我们建市30年里面已经把260公里的海岸线里的210公里全部开发和利用了。
王勇军:LNG的项目都是面对全省和珠三角,项目建设初期包括广州、珠海、东莞、惠州和汕头都欢迎这个项目,都在争,早期安排在大铲岛。而且西气东输管道的节点在樟木头,所以我认为在东莞和惠州是更适合的选择。
张学虎:深圳这个城市我觉得应该在国家战略去考虑,而不是非要把所有的项目都集中在深圳,我们为香港例如在水库供水等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现在LNG能不能在别处做?
张成伟:这个项目的发起是深圳市政府向国家发改委提出申请。大铲岛的选址由于航道难以承载运气船与货柜船只的同时通行被否定。如果这个项目到了惠州,它就不是深圳的LNG了,这40亿方气就不会主供深圳。而且调峰站主要是应对供应不足的地方进行补充,负荷中心建在深圳就是为了应对深圳供应紧缺的问题,选择建在其它地方,能源稀缺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南兆旭:我们现有的LNG项目有多少是供应本市,有多少是供外市?
张成伟:广东大鹏LNG虽然深圳落户,但是覆盖的主要是珠三角,包括惠州、东莞都在用它,它每年有49亿吨天然气但是只有10多亿吨给深圳。而我们中石油在中国铺了一条8000多公里的中亚输气管道,最早只到广州不到深圳。因为深圳特别稀缺,最后经国家发改委同意,排除了很多阻力来到深圳,给深圳提供了40亿方,香港只分到10亿方,所以说这个项目主要还是为了服务深圳。深圳目前LNG民用几乎达到100%,但是工业改造还没启动。如果真不需要这东西,我们这个项目在市政府和国家发改委两个能源布局改造时就已经被毙掉,就不会落户深圳。

第三议题 公共工程需要市民更多参与

杨勤:我们现在所有的重大项目以及涉及到民生的项目市民都非常关注,也都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愿。像在深圳发生的LNG项目也涉及到这个,到底怎么建,建在哪里,对远近距离的影响,老百姓都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很值得我们去倾听,对项目的实施也是一种推进。
张学虎:我觉得要不要公开和要不要群众监督不是一个问题,这类问题产生是由于我们没有和国际接轨,所以我觉得今天是个很好的契机。从项目的预想和建设全过程都跟百姓讲清楚,包括需求都讲清楚,虽然没有人要求,但是我觉得应该我们主动去做。
赵玉民:我们很希望跟各位沟通,但困惑的是怎么沟通,我们为这些国家项目走了非常多的程序,程序中又有非常多的工作,比如专题评估就涉及到14个评估,每个评估都是由国家地方政府评审和批复的……我们感到困惑的是作为企业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但怎么能让百姓知道和理解呢?
杨勤:中石油肯站出来给予回应,显示这是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中国社会进步和我们对环境的关注正处于一个历史的节点上,你们的项目必定会成为里程碑般的存在。我们期待着你们更进一步的沟通,也能够有更多资料披露出来,不是你们做得不好,还有法律上面的很多漏洞。这个网眼太大,我们通过人大,政府和民间三者的共同努力,把不完善的东西补上去。

第二议题大鹏湾填海,是否唯一的可行之路?
能否为保护大鹏半岛“缓几年再说”?

南兆旭:我们有没有必要一定在大鹏半岛做,如果说我们建LNG和进大鹏半岛一定要选择,我觉得市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做一个选择,大鹏半岛是深圳人最后一块生态地,我们20年里已经填了200多公里了,我们能不能牺牲一些发展的速度。为什么非要盯住大鹏半岛,这是我们非常困扰的一个问题。如果现有的几个(LNG项目)足够深圳用,就先保证深圳用,然后再供应其他城市,如果不够用我们就缓几年再说。大家都觉得,大鹏半岛不能再动了。
赵玉民:这个项目2008年第一次选址的时候,是选在西部大铲岛的。但是那里的航道无法满足要求。大铲岛方案被否掉后,我们只得在深圳东部大鹏半岛选择了6个可能的港站址。最终选择迭福北,它是沿着广东LNG的管廊道,是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一个方案,也是造价最高的一个方案。这个区域山势很陡,山上密集天然气、水管道,而且上头就是自然保护区域,山体不能动,因此,填海在这个区域是唯一的选择。
大铲岛由于通航问题否掉之后,我们又开始选址,在深圳东部大鹏半岛选择了6个可能的港站址。最终选择迭福北,它是沿着广东LNG的管道,是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一个方案。这个区域是山势很陡的区域,整个是沿海公路,深圳的天然气管道全部密集在这个区域,山体是不能动的,另外上头就是自然保护区域,因此,填海在这个区域是唯一的选择。
王勇军:万一一定要填海,能不能放在坝光最北端和惠州接近的地方?
赵玉民:坝光选址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航道深度差太多,要深挖,二是天然气外输通道要穿山,对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影响非常大。

填海对珊瑚等物种 影响究竟多大?

李欣:根据国家海洋局颁布的标准,我们开展了四次环评调查工作。环评报告书的结论是,工程建设还是会对区域海洋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海洋环境,顺潮流方向是两公里左右,垂直方向是1.5公里左右。鉴于项目的必要性,我们提出通过相关的措施包括管理措施,包括环境保护措施和补偿工作减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就是从海洋保护的角度是(项目)可行的。
李曼龄:根据我们对项目的海洋环评报告长达3个月的研究,我们认为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存在诸多的疏漏。首先,海洋环评忽略了对珍稀物种珊瑚的讨论。根据大鹏新区政府官网介绍,大鹏湾和大亚湾海域的珊瑚群落覆盖率达到50%,其中是珊瑚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海域内二级保护生物已经达到25种;其次,项目的海洋环评报告连续2年(2011年和2012年)取得相同的鱼卵数,采样的科学性令人生疑。
另外,海洋环评报告对于生态补偿方案,仅仅提到商品鱼苗(17万尾,每尾1元)及底栖生物(550吨,每吨1.5万元)计算出982.73万元的施工期生态补偿方案,并全部用于投资4种鱼苗的放流。考虑到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进个别物种是否足以补偿海洋生态环境?
李欣:首先我不反对大鹏湾肯定是有珊瑚存在的,而且包括大亚湾那边确实有很多的分布。我们做环评报告,要体现一个“影响范围”的观点。首先应该把它充分的环境影响说清楚,但是我不希望把一个项目的环境影响无限制的扩大化。(项目)在不在(自然)保护区里,在不在保护区边界,对保护区有没有影响,如果在保护区里或者是保护区边界,那么对保护区有影响,这些肯定是要经过保护区主管部门的界定的。
周炜:项目的环评依据是国家相关的法规,我也注意到这些文件公布的时间都是在2006年以后。现在已经是2014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国家已经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所以我个人觉得当时的标准现在已经不适用了,所以我们有责任,把中国海岸线最美丽的部分保存下来。我非常希望以这个项目为契机,按照深圳的标准,提出深圳的要求,来面对(填海项目)这个事情。
李欣:中国的环评技术和方法,包括立法确实相对落后。这方面大家一直在做工作,公众也积极参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和要求,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我希望大家多做一些工作,把这推动得越来越好,真正要立法了,有关方面都能把这个做得非常好。
张成伟:我们只能说如果必须做无奈的选择,我们一定会把影响做到最小,我
同意除了这四种鱼类之外,认真研究怎么补偿其它的生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基于依法的评估和专家意见,也欢迎大家监督。

是把填海影响最小化 还是不再填海?

杨勤:今天能够大家坐在这里讲这个事情,这是一个社会进步,包括罗伯特规则的引用都说明了进步,回过头来怎么办,我们是否一定要干,干了以后怎么把影响降到最低。
南兆旭:我们想传达的一种理念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做一些调整,30年以前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现在真的不是光赚钱,我觉得要调整一下思维。这样的项目,是不是一定要做?
张成伟: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认识过程、学习过程。临近项目选址的官湖村老百姓,我们最早和他们接触的时候,他们提出很多问题,关于环境破坏、对祖祖辈辈生活的干扰、包括景观等等问题,经过将近两年磨合,深入交流之后,他们同意我们的项目在这里落户。我们现在第一绝对要把对环境的影响放到最小,哪怕费用再昂贵也在所不惜。


参会嘉宾
深圳市人大代表 杨勤
深圳市政协委员 张学虎
深圳生态学专家 王勇军
晶报《南寻深圳》专栏作家 南兆旭
大鹏半岛“中国最美海岸”摄影师 周炜
跨境环保关注协会 李曼龄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李欣
中石油深圳LNG项目部总经理 张成伟
中石油深圳LNG项目常务副总经理 赵玉民

每人一句话总结

南兆旭:不管这个项目做还是不做都要先向公众说明白,不沟通就做可能出事,这是我的一个要求。
李曼龄:首先我还是强调沟通,希望能够今后在信息公开方面、信息交流方面做得更好,能够跟民众,跟我们第三方做得更好。
王勇军:经济建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沟通中多听听深圳人民的呼声,因为这关乎到深圳全市人民,而不是一个地方,包括我们子孙后代的利益的事情。
张成伟:我有决心,也有信心,也请各位相信我们的能力,绝对把这个项目建设成一流、与环境友好相处的工程,无论花多少代价,任何事情我们不搞隐藏隐瞒。
张学虎:我还是觉得没想好的事情暂时不要做,最好放下来等等看。
杨勤:无论项目何去何从,中石油应当把它从负担方转换为受益方,中国用生态换取发展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翻过这一页。
李欣:作为第三方监督机构,我们一直在努力让企业真正做到信息公开透明,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周炜:欢迎中石油的项目,填海是反对的,如果没想好暂缓。
赵玉民:合法合规、公开透明是一个项目的成功之本。


晶报深度调查记者 马骥远 李果/文 晶报记者 金羽泽/图
导航栏

      关于蓝协     

      新闻资讯

      公益项目

      支持BOCA

      资料下载

      合作发展